什么是餐廚垃圾?餐廚垃圾其實就是餐飲垃圾和廚余垃圾的總稱。餐廚垃圾的產量巨大,約占城市生活垃圾含量的30%~50%,餐廚垃圾中的水份占到垃圾總量的70%~90%,有機物、油脂、鹽分等含量高,這些條件都非常適合細菌等微生物的繁殖,成為疾病傳染的源頭。[詳情]
7月10日-11日,中國光伏協會、光伏們在山東濟南舉辦了主題為“融合、創新”第三屆分布式光伏嘉年華,探討2019年分布式光伏的發展趨勢、模式創新、跨界融合、技術進步及經驗交流。[詳情]
進青運村,這里已成為太原市的一個垃圾分類試點區域。除了4個生活垃圾分類收集亭,隨處可見標有“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的景觀垃圾桶;餐廳內餐盤回收處的垃圾桶也被分為可回收、不可回收、餐廚垃圾三類。[詳情]
近日,第十屆中國奶業大會在天津舉行。會上,中國奶業協會發布了中國奶業白皮書《中國的奶業》。白皮書中提出經過多年的建設,中國的乳品加工實現了工業化、機械化、自動化并邁向智能化。如今,“智能化工廠”已成為制造業的熱詞之一。那么,傳統的乳制品加工企業到底該如何向智能化轉型呢?[詳情]
三聚環保中標西南油氣田脫硫一體化服務項目 脫硫業務迎來新增長
近日,三聚環保中標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川西北氣礦2019~2020年天然氣干法脫硫一體化服務”項目,為該油氣田4座干法脫硫場站開展脫硫一體化服務。此次中標,標志著三聚環保天然氣脫硫換劑服務和一站式撬裝脫硫服務經過示范進入規模推廣階段,具有廣闊市場前景。[詳情]
北京、昆明、巢湖、太湖等重點區域及流域作為環保的推動者,對污水處理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TN排放標準從20mg/L(一級B)、15 mg/L(一級A),提升為10mg/L,甚至5mg/L(昆明A標),逐漸向極限脫氮邁進。然而,在當前提標改造的脫氮技術路線中,一些脫氮工藝存在通過碳源增加帶來藥劑成本的大幅提高,以及場地的增加、復雜的運營維護等諸多問題,尚不具備技術、管理與資本的可持續發展。[詳情]
隨著能源產業形勢發生改變,目前我國“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制定目前已經提上日程。根據《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2016—2030)》與黨的十九大報告要求,“十四五”期間我國可再生能源、天然氣和核能利用將持續增長,高碳化石能源利用大幅減少,能源發展的外部環境將面臨深刻的變化。[詳情]
北京西城區德勝街道新風街一號院最近火了。為方便居民分類投放垃圾,由德勝街道出資,將該小區作為德勝街道首個試點,選取16個點位投放了29組“人臉識別”智能垃圾桶。完成注冊的小區居民在投放垃圾時,垃圾桶自動“刷臉”識別身份,打開桶蓋,并為垃圾稱重積分。[詳情]
環境保護是當今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人們在衣食住行的很多方面都給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其中食品包裝廢棄物占了很大的比重。為了支持環境保護,食品行業內也掀起了一股“綠色革命”,不少食品行業的大佬紛紛加入到環保的隊伍中來,順應社會對環境保護的需求。[詳情]
2019年7月8日,生態環境部公布大氣污染防治年中“成績單”。 在前6個月里,全國平均優良天數比例超過8成,逾140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其中細化至具體指數,PM2.5、PM10、O3、SO2、NO2、CO濃度分別為40微克/立方米、69微克/立方米、143微克/立方米、12微克/立方米、27微克/立方米、1.5毫克/立方米。除了O3、NO2濃度持平,CO濃度同比上升外,其余均有所下降,尤其是SO2濃度同比下降超過13.88%。 [詳情]
從上海要強制實施垃圾分類開始,全民都在討論有關垃圾分類的方方面面,而垃圾分類這項籌備已久的措施,絕不只是由一個桶變成四個桶那么簡單。步上海后塵,北京、廣州、成都等城市不久也將推動垃圾分類正式立法。[詳情]
據外媒報道,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梅隆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研發出一種半液態鋰金屬陽極,可為電池設計提供一種新范式。[詳情]
海洋漁業、船舶修造是海島城市浙江省舟山市的支柱產業。如何在海洋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找到平衡?記者近日在舟山的兩家企業看到,它們在發展與保護中找到了自己的答案。[詳情]
面對AI技術的發展,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副秘書長滕建禮說,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行動中,環境監管正向精細化、主動預防、科學決策轉變。而人工智能系統能夠精準推演污染發生的原因,讓監管不再“跑斷腿”。[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