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垃圾增量更加明顯。特別是醫療廢棄物急劇增加,如使用過的口罩、手套、防護服、護目鏡,以及有發熱癥狀的居民家庭產生的生活垃圾等。這些垃圾如果處理不當,就會造成二次感染。那么,疫情期間,垃圾分類工作該如何進行呢?[詳情]
2020年1月20日,財政部、國家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了“《關于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財建〔2020〕4號)”和“關于印發《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財建〔2020〕5號)”(以下統稱“可再生能源發電新政”)。[詳情]
為確保疫情期間主要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安全,各級生態環境監測人員積極行動,發揚快速、專業、嚴謹的作風,堅守崗位,保護好人民群眾的“大水缸”。[詳情]
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做好環境監管是一項重要工作。多地充分發揮智慧環保作用,既加嚴監管,也確保減少接觸,降低風險。[詳情]
隨著花椒、胡椒、辣椒等調味品以及中藥材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這也給萬能粉碎機帶來非常大的市場空間。目前,萬能粉碎機改變了以前機型內壁粗糙、積粉的現象,使食品等生產更符合相應的標準,粉碎效果良好。然而,有用戶稱,“粉碎機時有出現堵塞的問題”。 [詳情]
上午8點半,北京環衛集團固廢物流公司醫廢中心工人董金峰駕著醫療垃圾清運車出發了。這是又一次向“疫”而行。[詳情]
2020年塑料制品市場分析 廢塑料進口全面禁止 塑料制品產量遭遇瓶頸
2020年1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了新版限塑令——《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全面禁止廢塑料進口,塑料制品產量遭遇瓶頸。[詳情]
此次疫情短期會對環保企業造成一定影響,但相對有限。[詳情]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中央企業充分發揮排頭兵和主力軍作用,一手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安全有序開展生產經營,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詳情]
醫廢處置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環,醫廢處置效果直接關系著疫情防控的成敗。近期,各省市紛紛加大部署力度,保障醫廢即時處置。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正推動醫廢處置需求增長。業內人士指出,2020年全國醫廢產量增幅預計將超過25%。從長遠看,醫廢處置有望成為疫情后加速成長的領域之一。[詳情]
盡管地球表面超過70%的面積被水覆蓋,但令人沮喪的是其中大多數是不可飲用的。海水淡化是一項重要的技術,可以幫助獲得更多的飲用水,現在兩個獨立的團隊已使用非常不同的機制開發了新型太陽能海水淡化系統。[詳情]
能源轉型與新一代電力系統是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提出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為我國能源發展改革指明了方向。當前,我國能源轉型與革命的核心戰略目標應是:大力推動能源轉型,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一代能源系統,以實現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最高程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服務于國家、服務于人民。[詳情]
2020年01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發改環資〔2020〕80號《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針對我國目前塑料制品情況作了全面的規定,從塑料的產出、應用、后期處理等多方面作了綱領性規劃。這將指引以塑料為標的的新的產業的突起。而從環保和能源的角度考慮,塑料資源化利用是最好的歸宿!對土壤、水源、空氣都是一件善舉,對資源匱乏的中國更是利國利民的善舉![詳情]
戰“疫”是最近一段時間內,我們最為關心的話題。這場與病毒的抗爭之戰,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把病毒“憋死”在搖籃里,我們也經歷了最長的一個春節假期。2月10日開始,全國各地開始陸續復工返崗,疫情影響下的第二戰役也開始打響。[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