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用來造紙之后產生的廢棄物之一——木質素往往會通過燃燒進行處理,這種不可再生的行為其實是一種浪費。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將這種木質素廢棄物與聚丙烯腈混合,制成了既強又便宜的車用碳纖維,實現了生物煉制廠的可持續發展。[詳情]
在巴西不少城市的街頭,有許多掛在路邊、配有圓形小孔的綠色鐵制煙頭回收盒。吸煙者可以將煙頭投入其中,回收的煙頭被送往工廠處理用來造紙。這是巴西利亞大學提出的變廢為寶環保新主張,正在全國逐步推廣。[詳情]
如何降低傳統能源利用引發環境負效應?雙位活化實現高效二氧化碳轉化
如何快速調整能源結構,降低傳統能源利用引發的環境負效應,成為了人們亟需解決的首要問題。利用豐富的太陽能轉換二氧化碳為高附加價值的還原態產物是較為理想的二氧化碳資源化途徑。[詳情]
南京工業大學研制出膜材料可同時凈化PM2.5/VOCs/微生物
近年來,空氣污染問題備受關注。對于室內空氣污染的治理成為當下的研究熱點之一。[詳情]
我們通常都希望材料具備較好的耐久性,但是當我們不需要它們時又希望它們可以徹底消失,而不是不斷填滿垃圾場。[詳情]
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技術生物所吳正巖研究員課題組近期制備出一種復合納米材料,可高效抓取并去除土壤中的有毒污染物多環芳烴,在修復有機物污染土壤方面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國際知名學術期刊《化學工程》日前發表了該成果。[詳情]
近期,記者從中國地質調查局水環中心了解到,該中心利用自主研發的深孔分布式光纖溫度監測系統在共和某地熱(干熱巖)深孔成功開展了溫度測試工作。[詳情]
華為在ICT(信息、通信和技術,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領域具有深厚經驗,并專注于智慧城市特別是智慧水務行業的解決方案。[詳情]
眾所周知,陶瓷因其強度高的優勢,被廣泛應用于多個制造業領域。然而,這種材料最大的缺點就是脆性。[詳情]
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該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專家在六價鉻污染治理的基礎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能夠在水體和土壤中實現重金屬的磁回收,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詳情]
德國普朗克研究所的凈水神器:球形機器人身披“納米銀甲”殺菌如麻
水資源短缺一直是一個限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致命難題。但大家也許有所不知的是,造成短缺的原因并非是水資源本身的匱乏,而是嚴重的水污染導致可利用的水資源變得彌足珍貴。[詳情]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專家在六價鉻污染治理的基礎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能夠在水體和土壤中實現重金屬的磁回收,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詳情]
本文研究應用硫酸鈉為軟化藥劑的脫硫廢水軟化預處理工藝,使運行成本大幅下降,通過MVR兩級蒸發濃縮結晶工藝,系統只產出工業級氯化鈉結晶鹽,無混合鹽產出,既實現了產物的資源化,又免除了混合結晶鹽的處置費用,很好的解決了該類項目面臨的問題。[詳情]
《工業節能與綠色標準化行動計劃(2017-2019年)》正式印發
為了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推進實施《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工業節能與綠色標準化行動計劃(2017-2019年)》,以充分發揮工業節能與綠色標準的規范和引領作用,促進工業企業能效提升和綠色發展。[詳情]
電子束輻照處理印染和造紙工業廢水是一項高新環保技術,對標美國EPA(美國環境保護署)電子束輻照生物固體的標準,我國在該領域的技術規范和標準建設工作尚屬空白。[詳情]